购买机械键盘轴体时的个人选择分享

背景

2022 年底突发奇想买一个新的机械键盘,猛然发现客制化键盘和国产轴已经如此发达了;经过双十一双十二试着买了好多轴,终于把自己服役了快六年的 FC660M 替换成了新键盘。遂将中间过程得到的经验记录下来。

本文重点包括:

  • 更加科学的轴体分类
  • 个人选择段有声落轴和类静电容轴体过程的参考

轴体分类

在国内讨论轴体的分类的时候,大家都喜欢用 Cherry 的名字给出轴体分类。大家讨论时都会用下面的分类:

  • (类)红轴:线性手感轴
  • (类)青轴:有声段落轴
  • (类)茶轴:弱段落轴
  • 第四类手感(大段落 / 提前段落 / 类 HP)

Cherry 茶轴算是一个微妙的存在,不可否认很多人喜欢它的手感,过去很多人会这样描述它:声音和段落感介于红轴和青轴之间,没有很响的声音,只有很弱的段落感。因为很多人喜欢大家会把它单独拿出来作为一个分类叫“弱段落”。

另外也有人会强调所谓的“类 HP 轴”,强调它所谓“独特”的手感,有更大的段落行程等等。很多淘宝店介绍这类轴会叫“第四类手感”。但个人看来类 HP 核心就是“类静电容”,甚至可以说是“类薄膜”手感。相对青轴“较硬”的段落感,这类轴体会有更加顺滑渐变的力度曲线。

淘宝上看到的“第四类复古手感”描述令人迷惑

然而类茶和类 HP 在我看来并没有很明确的分界,都是一种更为柔和且不发声的段落轴,可以总结为“无声段落轴”。纠结之时看到国外网站(比如这个)对轴体的分类:Linear / Clicky / Tactile,豁然开朗,感觉这个分类更加准确地描述了手感。基于个人翻译,后面我会用这样的分类去描述我选择的轴体:

重新定义的分类

  • 线性手感 (Linear):类红 / 黑轴
  • 清脆手感 (Clicky):相当于有声段落,类青轴
  • 弹性手感 (Tactile):类茶轴 / Topre 静电容

之所以这样是遇到了一些 Tactile 的轴很难当做“大段落 / 类HP”,但与 Cherry 茶轴手感还有很大的差距。原因是有几个关键概念【触发位置高度 / 行程 / 段落力度差距 / 声音】其实是相互独立的,但早年只有茶轴一个选项的时候,用户并没有说清“我想要类茶轴因为我喜欢茶轴的哪种特性”。这些关键因素的排列组合导致一些产品难以判断与茶轴或者 HP 哪个更接近,因此把前面的类茶和大段落整体组合放在一个分类下面,叫做“弹性手感”更容易避免歧义,也可以把之前的静电容 Topre 轴体一起包含进来。

后面我会针对我选择轴体过程中遇到的实例与他们的力度曲线一起分析影响手感体验的变量,以及如何选出自己喜欢的段落轴。我对线性轴还没有充分的认识,我对线性轴的手感也没有特别的喜好,这里不会讲解线性轴。

Clicky – 清脆手感类型轴体的选择

下面我整理了一个表格,放了一些我购置新键盘的时候试用过的 Clicky 类型轴体。// 里面除了 Cherry 就是凯华:

轴体名称样图力度曲线吐槽
Cherry 青轴大家最熟悉的段落手感
Cherry 绿轴相对青轴重一些
凯华 BOX 白轴凯华经典的段落轴,物美价廉
凯华 BOX V2 白轴白轴升级版,看曲线段落感更强一些
凯华极速粉相对下面更加顺滑
凯华极速金相对下面段落感更强
凯华国风尊耀黄国风轴个人感觉有点黏,回弹不太跟手
凯华国风釉彩绿两个基本只有触发力度区别
凯华知夏可以理解为BOX 白升级版;声音更清脆,可能有点吵
凯华极地狐与知夏手感接近,许多人认为是知夏进一步提升的设计,声音要更吵一点
T1 级别段落轴
凯华水母段落手感特别轻盈,许多同事在表格里最喜欢的轴
T1 级别段落轴
凯华重力蓝
凯华 Jade
凯华 Navy
凯华 白枭基本是最重的段落轴
官方提供的力度曲线是一个很好地理解轴体特性的工具。尤其大家在手上有一些 Cherry 轴的时候可以考虑对照力度曲线,缓慢地按下再缓慢地抬起,这样能够更加清楚地知道曲线力度与手感的对应关系。

段落轴可以说是国产轴(凯华)吊打 Cherry 的象征了;白轴零售价一块出头体验公认要比 Cherry 青轴好很多,上极地狐一个轴三块钱基本就是极致体验了。个人最后考虑性价比选择了 BOX 白 V2,但后面很可能换成知夏。

  • 针对上面的轴补充一些吐槽:
    • 追求性价比的话白轴或者白轴 V2 都是很好的选择。我自己家里的键盘在用白 V2。
    • 追求体验(不差钱)的话推荐水母段落或者极地狐,水母段落对我个人来说有点过轻了,但周围很多人特别喜欢,表示敲着特别“顺滑”,手感很轻不累。网上看网友友推荐极地狐的多一些
    • 从曲线上看很多轴其实是偏线性的,这些轴除了在触发时有声音外,整体手感其实段落感不强,本质上是靠声音提示出来的段落感。不信可以带降噪耳机试试。
    • 凯华的极速粉和极速金没有抬起来时的 Clicky 声音,除此之外的段落轴都有。而 Cherry 青 / 绿都是没有的
    • 关于大键用的加重手感的轴(表格里最后四个),手上重量的感受差不多是 Jade < 重力蓝 < Navy < 白枭;我觉得 Jade 其实就足够了。但个人觉得这个大键力度比正常键位要沉,使用上这种手感的差距很难接受,所以我没有在大键上使用这种加重的轴。

最后说一下段落轴的声音问题。声音是整个机械键盘组好之后多个因素决定的,轴体、键帽、机械键盘底座的结构、消音措施等等,键盘下面垫个毛巾都能很大程度影响声音。很多人会追求调整到自己最喜欢的声音,但建议不要过早优化,因为自己在试轴器上体验到的声音很可能跟最后装到键盘上的声音有巨大的差距。先选好手感的方向,再在候选里面寻找优化声音的方向,这是选择有声段落轴体更好的顺序。

Tactile – 弹性手感类型轴体的选择

因为公司里用青轴实在太吵 自己一直想搞一个静电容的键盘,但发现现在客制化配合一些轴体也能达到类似静电容的效果。所以我也买了十几种 Tactile 的轴体尝试效果。

这种无声段落轴体的多样性要比有声段落轴体大许多,我个人还是从力度曲线出发试图总结出这些轴体的共性和差异。另外我个人的目标是找到一个类 Topre 静电容手感的轴体,而且是类似大克数Q弹手感的静电容而不是较轻类似线性的静电容,因此我对类 Cherry 茶轴的调研要少许多,只买了少数用来做对比。

轴体名称样图力度曲线吐槽
Cherry 茶轴大多数人都很熟悉的 baseline 手感
凯华 BOX 茶轴
凯华 BOX V2 茶轴V2 与 V1 差距非常大,从曲线就可以看出来。
拉长了
凯华 重力橙这个更接近凯华 V1 茶的手感,加重了一下
凯华 HAKO TrueHAKO 系列看介绍说是希望培养用户打字不触到底的习惯。这个跟我自己习惯差太多。
整体手感是加重的 V1 茶,按到底比重力橙还要累
凯华 HAKO Clear
凯华 知更鸟
凯华 金丝雀
凯华 杜若
TTC V2 静音茶
(简称“茶静”)
感觉 TTC 的类茶轴就要比凯华好很多,凯华还是更适合做有声段落
TTC 静音月白
(简称“白静”)
相比上面的 TTC 茶静要更“Q弹”,我个人非常喜欢,周围也有朋友在用
这类“Q弹”手感里面 TTC 可以保证不同阶段手感衔接很好,不会显得生硬
T1 级别类静电容
佳达隆 小袋鼠T1 级别类静电容
但有观点说小袋鼠轴的一致性差一些
水月雨 段落 季华

Tactile 类型的手感整体可以分成类 Cherry 茶轴的手感和类静电容(类薄膜?)手感两大类吧。类 Cherry 茶轴这部分我自己实在是没什么发言权,因为实在不太懂这种手感好在哪里。对我这种喜欢打字按到底,按压过程中希望尽可能得到反馈的人来说,Cherry 茶只是一个段落感太弱甚至接近线性轴的一个不会进入选择范围的选项。但看网上很多人评价 TTC 茶静是一个相当不错的替代选项。

而类静电容(类薄膜)是我这次组键盘的核心目标,尝试的选项也要多了一些。从力度曲线上就能看出这类手感与茶轴的最大区别是:增加了段落行程(横轴上触发位置与导通位置差距加大),增加了段落手感的差距(纵轴上触发时的力度与导通时的力度差距增加)。总体来说我个人非常推荐下面几个:TTC 静音月白,佳达隆小袋鼠,以及水月雨季华。

TTC 静音月白从买来就意识到这是个完成度极高的优质轴体,在触底的时候增加了一个缓冲因此用力往下按不会有键帽击打下面的声音,起到了静音的效果,整体手感也因此显得更加“圆润”,不生硬。佳达隆小袋鼠手感与静音月白非常接近,只是声音和触底手感导致体验上会感觉段落感更强一些。水月雨的段落轴设计思路也非常接近,手感个人觉得介于 TTC 和佳达隆之间,但没有触底的静音设计所以会有些声音。我最终选择了水月雨的轴体作为最终工作上机械键盘使用的轴体,但静音月白同样非常值得推荐。

另外需要吐槽一下凯华的几个类静电容轴体的设计。我尝试了他们的知更鸟、金丝雀和杜若,对我个人来说最大的问题是手感显得非常硬,按下触发时会有一个非常“脆”的力度下降过程,知更鸟相对好一点但是它的导通位置太高显得高低段落有点小。虽然我没有把任何一款凯华轴体列入自己的最终候选名单,但如果自己根据力度曲线找到自己的喜好的话,也可以试一下看看,本身他们设计上并没有特别的硬伤,只是大家手感喜好可能有差距。

小结

Clicky 类型的轴体个人推荐:凯华水母段落,凯华极地狐;预算有限可以考虑凯华 BOX 白(V2)

Tactile 轴体中类静电容轴体个人推荐:TTC 静音月白(白静),佳达隆小袋鼠,水月雨段落季华

补充:一些回忆

我的第一把机械键盘应该是 2015 年 BYR 论坛上买的校友的二手青轴 G80-3000。那个年代机械键盘没什么太多的选项。手感就只有 Cherry 的【红 / 青 / 茶】和静电容(基本是 HHKB)这几大类。机械轴的话牌子除了 Cherry 基本只有大F (Filco) 和大L (Leopold) 可以选。配列稍微有趣的除了 HHKB 之外就是 Minila 和 660 配列了。当时 2016 年去日本的时候先买了个 Minila,实习用了一段时间感觉一些常用光标相关的功能键 (Ins / Del / Home / End) 的位置不太舒服,之后换成了青轴的 FC660 一直用到现在。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想搞一个静电容玩一玩但一直没机会,看着好几个朋友用着 FC660C 特别眼馋。

今天不得不感慨国内键盘客制化圈子的壮大,Cherry 青轴已经不再是不可超越的神话,国产凯华 BOX 已经有更好更多的选项;客制化自定义也有更多廉价的配件可以选择,几百块钱的成本就可以简单组合出自己想要的手感和配列。进一步想折腾可以尝试考虑改善声音和大键手感也有成熟决方案,基本都可以在专门的淘宝店里找到适合自己键盘的改装配件(切好的棉花之类的)。

最令我震惊的是发现罗技的量产键盘已经选择国产轴体作为低端游戏键盘的轴体选项(K835/845 用 TTC),说明实际上国产轴已经被一些国际大厂认可,短期来看 Cherry 的下坡路已经是不可避免的了。

使用 Shorewall zone 配置软路由上特定机器的流量转发

背景

家里的软路由一直一台是跑着 ArchLinux 的 x86 设备。最初是参照着 Arch Wiki: Router 的页面一步一步配置,转发 / 路由 / 防火墙相关的功能就沿着 wiki 的教学选择了 Shorewall,而没有选择(在我看来学习成本更高的)iptables。

去年搞了一个新的 Apple TV,就有了让局域网里面特定设备的流量转发到代理上的需求。折腾一段时间下来发现 Shorewall 上配置类似的事情并不是很难,基于配置文件的 Shorewall 在配置好之后也比较好维护,因此把相关配置的过程记录下来。

Shorewall 里面的 zone 功能 可以很好解决我的需求,后面的内容主要介绍如何在 Shorewall 里面增加 zone 并配置转发。

配置 – 转发流量之前

Shorewall 最基本的软路由配置可以参考他们的官方文档(Basic Two-interfaces Firewall),或者 Arch Wiki

我们这里只用来展示后面 zone 配置的基础: /etc/shorewall/zones 文件里面有两个基本的 zone 对应局域网 loc (实际为 10.0.0.1/24)和外网 net

# content of /etc/shorewall/zones

#ZONE   TYPE    OPTIONS                 IN                      OUT
#                                       OPTIONS                 OPTIONS
fw      firewall
net     ipv4
loc     ipv4

另外也需要按照上面的教程,至少配置好 rulesmasq(或者叫做 snat,如果使用更新 Shorewall 版本)这些文件。

配置 – 新增一个 zone 专门放置要转发流量的设备

这里分成两部分,一个是新的 zone 的定义,另一个是有了 zone 定义之后的转发规则。

zone 的定义

我们需要新定义一个在 loc 里面的新区域,假设叫做 new

# additional content of /etc/shorewall/zones

new:loc         ipv4

按照文档,冒号后面的 loc 指的是 parent_zone,说明我们新的 zone 是在内网 loc 里面的。

进一步我们需要指定 loc 的哪一部分在 new 区域里面,这里需要修改 Shorewall 的 hosts 文件,我自己只添加了一个 IP 地址(预留给我的 Apple TV)。按照文档,这里可以写成 IP 地址段比如 10.0.0.201-10.0.0.220

# content of /etc/shorewall/hosts

#ZONE           HOSTS                           OPTIONS
new             enp4s0:10.0.0.201

# change `enp4s0` to your interface name of `loc`
# you can change to `enp4s0:10.0.0.201-10.0.0.220` to include more IPs (devices).

转发规则

最核心的部分是转发规则,这里的规则并不一定是符合大家需求的。我设置的规则如下:

  • TCP 请求转发到我们准备好的 redir / clash 代理上面 10.0.0.1:8883
  • DNS 请求(53 端口的 UDP)转发到我们专门为 Apple TV 准备的内网 DNS 上 10.0.0.1:8053
  • 内网流量需要正常直通,不要走转发

因此我们这里我们修改 rules文件如下:

# additional content of /etc/shorewall/rules

# redirect outside zone (apple tv) to locally 8883 port transparent redsocks proxy
# ACTION        SOURCE  DEST                    PROTO   DPORT   SPORT   ORIGDEST
ACCEPT+         new     all                     TCP     -       -       10.0.0.0/24
# ACCEPT+         new     net                     TCP     -       -       192.168.1.0/24
REDIRECT        new     8883                    TCP
REDIRECT        new     8053                    UDP     53

问题 – 谁来接受转发?

这里可以选择使用 redsocks 把一个 socks 代理转换为透明代理(我不知道这里用词是否准确),也可以使用 Clash 提供的 redir 端口,这里不再特别展开。

当然,既然我们在配置文件上希望 Apple TV 有 10.0.0.201 这个 IP 地址,就需要我们通过手动修改 Apple TV 设置,或者修改 DHCP 服务器配置来达到这个目的。

这些配置好之后,就可以看到 Apple TV 的流量被转发到我们假设好的服务上面了。

后续

按照这样配置,一些不好修改代理设置的设备都可以通过这种办法来指定强行转发。新的设备只需要修改 DHCP Server 设置落在转发的 IP 地址区间即可。

后续我会考虑:

  • 是否可以把 VLAN 融合进配置?(需要我的交换机配置好 VLAN)
  • 是否可以让特定 AP 的设备进入到我新增的 zone 里面?(可能可以靠改善 DHCP Server 解决)